7月30日,从海珠区远眺珠江新城。
“广州广,珠水浪,云山共守望;月光光,歌声荡,回忆中向往。”今年初,一首粤语版的《南山南》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歌词中有许多广州印记,如沙面、西关、沿江路、东山口、珠江新城、云山珠水等。如今,这些已不仅仅是老广们的“专属记忆”。广州这样一座拥有超过16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了户籍人口。一大批“新广州人”正在融入这座城市。
今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与凯迪网络共同发布的《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主要调查城市认同感的四个因子: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地位认同和地域认同。通过互联网移动端滚雪球式向全国网民发放问卷,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深圳、重庆七个城区常住人口超一千万的“超大城市”。值得关注的是,在城市接纳度调查(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认同分数的差距,差距越小说明城市接纳度越高)方面,广州是七大城市中接纳度最高的城市。
融合学堂免费向所有,来穗人员和本地居民开放
“可以听讲座学习知识,还可以借书,感觉很便利。”5月的一个上午,在白云区鹅掌坦社区的融合学堂内,老家湖南郴州的小吴正在翻阅一本关于劳动保障的书籍。小吴在鹅掌坦附近一家食肆当服务员,他想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一点有用的知识。
鹅掌坦社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北角的同德街辖区内,虽然面积仅有0.4平方公里,却容纳了3万多人,其中流动人口占了2/3强,是广州典型的城中村之一。融合学堂,寓意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融合。学堂设在鹅掌坦社区星光老年之家活动中心三楼,内有一个可容纳上百人的课室、一个社区图书室。在这里,会定期举行法律普及、环境保护、劳动保障、职工维权、安全知识等讲座,免费向所有来穗人员和本地居民开放。
“融合学堂,给了我一个难得的学习场所,还能结识一些当地的朋友。”每当学堂有讲座的时候,小吴基本都没落下。在广州这样一座超大型城市,拥有超过1600万常住人口,其中流动人口800多万,已超过了户籍人口的数量。广州是如何接纳这些“新广州人”的?城市化的进程,广州这座超大城市一直是敞开怀抱的。小吴只是广州8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之一。
在全国副省级省会城市中,广州率先设立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
积分入户制度被认为是我国户籍改革的一道“门缝”。数据显示,从2011年始,广州市每年有3000个积分入户名额提供给外来务工者。到2015年,广州市积分入户名额更是增加到4500个,同时还拿出500个名额专供民办学校教师入户。此外,广州市每年评选的50名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150名优秀异地务工技能人才也可直接入户。
近些年来,广州在来穗人员服务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譬如,针对来穗务工人员的积分入户、申请公租房、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医疗及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政策。2014年初,广州市在全国副省级省会城市中率先设立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统筹原来分散在15个部门有关来穗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2016年1月4日,广州市政府通过《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实现户籍和非户籍人员的融合融入,未来两年内广州还将在越秀区、番禺区开展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并根据试点情况进行推广。
数据
在城市认同调查结果中,认为“广州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梦想”的受访者比例有80.4%。“喜欢广州的生活方式”的人数比例为73.5%,表示“条件允许会在广州定居”的有81.8%。在广州有75.9%的人对“去别的城市生活”表示犹豫。凯迪数据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吸引受访者常住广州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适宜和商业发达,发达的商业环境保证了资源以及就业机会,也意味着更丰富的物质生活。
去年7月,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编撰完成的《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4-2015)》,反映了广州青年创业的热度。报告中一个调查数据尤为引人注目:有26%广州青年曾尝试过创业。如果放在10年前,这个数字不超过15%。
特写
青年人的梦想安家之地
近年来,广州在创业圈的名号越来越响亮。在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和《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广州连续五年位列全国100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中的第二位。政策扶持力度大、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较为突出、市场环境稳定,广州城市创新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造就全国领先的创业创新环境。
广州青年创业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短短三年间,广州创业孵化基地已经有170处。“一起开工”社区创业空间便是其中一个。每天一早,这个隐身广州老城深巷中的创业空间内,数以百计的年轻人拿出电脑,写程序的,写文案的,联系资源的,在这个不设间隔墙的大车间里进行着。
“我的公司只有七八个人,但盈利能力不会比上百人的工厂差。”36岁的程曼是一家自主服装品牌公司的老板,她每天只做两件事情,倒腾工作室里的服装设计图纸、打羽毛球。五年前,程曼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来到广州打拼,从服装批发档口生意一步步做起来。如今,程曼拥有了自己的女装品牌,自己担任服装设计总监,在十三行、白马服装市场拥有多个档口,旺季公司月盈利过千万元。最为关键的是,程曼的服装公司是一家典型的“轻装企业”,即掌握设计、销售“微笑曲线”的两端,制衣环节全部外包给东莞的工厂完成。
“在广州五年,有过无数次回杭州老家的念头,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广州。”让程曼舍不得的,除了一帮羽球好友外,还有广州的商业环境。“就我这个行当而言,广州的环境真的挺好,商贸发达、交通便利、人流客流密集,还有就是上下游的产业链完备。如无意外,我会把家安在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