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研工作 > 专家视角 > 详情

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六大维度

来源:本网 添加时间:2017-06-19 13:12:00 点击:8004

  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重点是生育两孩,难点在于要做到全面。只有克服了难点,才能保住重点;只有突出了重点,才能有效地攻克难点。所谓的全面,应该包括全面实施、全面落实、全面支持。如果做不到这些全面,全面两孩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从这个视角看,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让整个社会在全面的意义上对生育持友好态度、做友好行为,是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的重要保证。进一步说,只有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才能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构建人口均衡性社会,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因为如此,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就不只是某些人、某些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在我们看来,需要以下六大方面共同发力、协同发力、有效发力、持续发力,才能在推进历史进程的意义上建设好生育友好型社会。

  一、党委政府:主要任务是在顶层设计的意义上帮助人们解决生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让人们享受到生育保障。

  生育,就是为了发展,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政府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是这个目的,群众按政策自觉生育,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但现实中,群众的担心就是怕因为生育而影响了自己和家庭的发展,于是将生育与发展置于一对矛盾之中。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党委政府就要用整体系统的思维,制定各项政策,尽可能地为群众按政策生育提供群众所期盼的各项保障,缓解直至解除群众的“生育焦虑”、“生育恐惧”。

  一是要强调依法生育。构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全社会树立生育友好的法律法规观念,养成生育友好的法律法规意识和行为方式,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法规基础,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法规对生育是支持的、友好的。二是要构建生育友好的政策体系。要在体系的意义上构建一系列关于生育友好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质,就是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就是鼓励群众生育的政策,不再是遏制、控制、限制生育的政策。当然,现在的政策是全面两孩,有的人符合某些条件可以生育两个以上。这些政策应该包括群众生育、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休闲、税收、保险等多领域。要注重政策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防止政策之间的价值矛盾和措施冲突,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比如,加长妇女的产假时间,就要有相应的政策防止有的单位和机构变相实施女性就业歧视。三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项目、时间精力等。要统筹考虑生育全周期、生命全过程,进一步巩固拓展已有的奖励扶助政策,提高利益导向幅度,丰富利益内容形式,让群众不只是在怀孕生育阶段有所期待,还要在生育之后的实际家庭生活全过程中有所获得,有所依靠,有所信赖。四是要提供方便群众实施生育行为的工作平台。近年来,各地都简化办证手续,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网络平台、手机信息、微信、视频等手段,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不需缴费就能办事、按按键盘就能办事,不仅能办事,而且可以办成事、办好事。简政放权、减费放权,用简洁便利的方式让利于民、优惠于民,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五是要建立人口大数据,实时统计出生人口,加强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生育水平等生育状况调查研究,加强人口战略研究,预测人口和生育变化发展趋势,为群众无忧生育、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二、社会力量:主要任务是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帮助人们解决生育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让人们感受到生育友善。

  生育行为,是人改变人与环境之间现实关系的最直接实践,更是人改变人与环境未来关系的最初动力。正是因为生育,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持续,才能可持续。但是,如果环境对人的生育的支持力度下降,甚至成为了反向的力量,不能让人感受到友善,那么人的生育动力就会减弱,生育行为就会受到不应有的影响。因此,建设生育友善的社会环境,缓解生育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负责任生育,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甚为重要。

  一是要营造生育友善的观念环境。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友善的观念会促进积极的行为。关于生育价值,存在着生育对自己和家庭都没有什么价值的“生育无用论”、生育会妨碍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的“生育有害论”、生育会伤害自己使得自己很难承受的“生育伤害论”等等。关于生育责任,存在着生育不生育无所谓责任的“生育无责论”、生育不生育不管自己的事“生育无关论”、生育不生育别人管不着的“生育自由论”等等。这看法观念,貌似正确,有点道理,但其实都不准确也不正确。当然,生育行为确实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不一定都是积极的,但是过分夸大不良不利的后果,过分夸大个别事例的影响,也不完全符合事实,缺乏辩证的思维和整体的视野。要营造生育友善的社会环境,就一定要先从观念入手,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墙报专栏、网络微信等多途径多手段,有理有据,帮助人们从片面的、局部的、自我的思维中解脱出来,树立正确全面的生育观念,为生育行为提供积极的观念引导和促进,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负责任生育。二是要营造生育友善的知识环境。要加大有关生育的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以知识武装群众,用知识让群众远离愚昧无知,拒绝迷信巫术。其实,现实社会生活中传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认识,都是因为缺乏科学武装而造成的。全社会都要大力增强科普意识,不断增强科学素养,从而树立对于生育的友好态度和科学习惯。三是要营造生育友善的场景环境。孕妇、母婴都生活在家庭里,同时也行走在社会上,为她们营造友善温馨的各种场景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在公交车地铁上给她们让座,在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在排队时让她们优先。还要动员社会多种力量大力发展0-3岁的托幼事业,切实帮助妇女解决“难以脱身”的问题,让她们能够更好地处理生育养育与事业工作之间的关系。

  三、卫生机构:主要任务是在技术服务的层面上帮助人们解决生育与健康的关系问题,让人们感受到生育安全。

  生育与健康是一对辩证的矛盾;生育促进健康,生育也可能会损害健康。近年来,出现了高龄孕产妇增多、怀孕生产困难的患者增多、产后抑郁症患者增多、出生缺陷婴儿增多、不孕不育患者增多、性病艾滋病患者增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生育健康,也影响了生育与健康的应有关系。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疾病诊断、治疗活动,以及卫生防疫、疾病预防和控制活动,就是要以预防为主,依靠科技与教育,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育全过程提供生育健康和健康生育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育安全,在安全的场所和环境中幸福地生育。

  一是要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医疗机构要配合社区等有关部门,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加,与婚前检查相结合,争取将有关疾病阻止在怀孕之前,为健康怀孕提供支持。关键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工作,消除人们免费孕前检查“无用论”、“多余论”的意识,以及怕麻烦的心理,提高群众的认知度、知晓度、参与度。二是要做好孕期检查保健工作。怀胎十月,不仅是孕妇辛苦,还会出现多种新情况。医疗机构一定要按照规定和程序,做好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的检查,处理好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细节,确保孕妇健康生活、胎儿健康发育。三是要做好分娩工作。分娩是最关键最重要也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一定要选择好最佳分娩方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努力保证婴儿顺产,母婴平安。四是要做好新生儿基因筛查和疫苗接种工作。防止有关基因疾病导致新生儿残疾甚至夭折,防止有关遗传疾病和传染病的蔓延。五是要做好辅助生殖工作。不孕不育人群在增加,对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技术服务。为了做好以上这些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更加重视妇幼健康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诊断能力和救治水平,全社会也要配合医疗机构全面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全面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进一步提高群众生育安全系数。

  四、工作单位:主要任务是在福利支撑的层面上帮助人们解决生育与工作的关系问题,让人们感受到生育红利。

  生育是人生的重大事件。从怀孕到分娩、哺乳,尤其是休产假,必然要影响正常工作,处于“脱岗”状态。于是,生育与工作便成为了一对矛盾。如何认识和处理这对矛盾,成为影响人们生育动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单位,因为女性要生育而在就业时存在性别歧视,在工作任务分配时存在不满,尤其是在兑现有关待遇时很难做到心甘情愿,甚至打折扣。现实中,有的人因为生育而影响了工作岗位调换,影响了职务晋升,影响了薪酬待遇。这些都是没有很好处理生育与工作关系的现象,必须快速有效纠正。

  一是要正确认识职工生育的积极价值。从一个单位来看,职工生育确实会在短期内影响正常工作,影响实际利益。但从整个社会来看,职工生育却是单位发展的重要资源保证,是单位实际利益拓展的重要社会基础。没有劳动力,没有下一代的传承,社会没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单位利益如何保证?必须深刻认识到,支持职工按政策生育,兑现职工生育的各项福利政策,并努力为职工生育提供具体帮助,是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支撑单位长久发展的社会信誉和力量的重要条件。二是要完全兑现各项福利政策。孕期保健保护、产假休息、产假期间的福利待遇、有关检查诊断和治疗的福利待遇,以及其他相关的工资医保等等,各单位都必须不折不扣的兑现,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减少甚至拒绝。三是要努力创造人文关怀的环境。对单位员工加强生育科学知识教育,营造生育友好氛围。尽可能在上班时间、任务分配、考核要求等方面,将生育作为一个现实的因素加以考虑,努力创造条件让母亲喂乳婴儿哺乳更加安全方便,让母亲工作更加安心无扰。有条件的单位设置母婴室、托幼室等,都是十分积极的措施。通过以上这些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的单位环境,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单位的生育红利,无疑提升了单位的生育文化层次,提高了单位的“软实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弘扬了单位的团队精神,反过来进一步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单位的健康发展,而生育与工作的矛盾也就迎刃化解了,职工获得的生育红利就会更加实在。

  五、父母家庭:主要任务是在亲情关怀的层面上帮助儿女们解决生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让儿女们感受到生育幸福。

  生育和生活是家庭两个最重要的功能,能否处理好、协调好生育与生活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家庭的社会价值和发展走向。因为,生育要增加家庭人口、增加家庭的经济支出、改变家庭的人口结构、改变家庭的人际关系,实际上,生育是在塑造一个崭新的家庭,形成崭新的家庭生活。父母对儿女生育意愿的态度、对儿女生育行为的支持力度等,都将影响儿女的生育心理、生育行为甚至生育水平。所以,父母为儿女营造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的生育家庭环境,儿女们才能处理好生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生育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是一个十分幸福的体验过程。

  一是要营造鼓励儿女按政策生育的家庭生育文化。父母要引导儿女真正理解生育的高尚意义,理解生育对于家庭发展、对于家庭成员共享天伦之乐的积极价值,从而形成正向的生育心理驱动。二是要帮助儿女们处理好生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父母们要从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在时间精力上、在生育事务处理上、在婴幼儿看管抚育上、在经济投入上、在家庭资源开发利用上、在家庭成员关系协调上等方面,实实在在地提供帮助。用亲情感化儿女们,用真情感动儿女们。儿女们生育后的最大矛盾和困难,就是自己被婴儿“缠住了”,抽不出身来,加上经验不足,很多现实问题不容易解决。父母此时出手,就是及时雨。相对于保姆,儿女们更放心、更信任,对于家庭温暖感受更深。三是要教育儿女学会生育和生活。父母的生育生活经验是儿女们的宝贵财富,此时教育给儿女们,最有价值,也最为儿女们所接受。当然,父母们还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将适当的内容传授给儿女们,尤其是要学会与时俱进,学科学用科学,多与儿女们沟通,真正将科学、文明、有效统一起来,避免出现新的家庭矛盾,避免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如此,父母的真情投入、真心付出,促进了儿女们的生育,丰富了儿女们的生活,使得儿女们在家庭的无私帮助中实现了生育与生活的统一,全方位体会了家庭氛围里的生育幸福。

  六、个人自己:主要任务是在价值塑造的层面上帮助自己解决生育与自由的关系问题,让自己感受到生育自信。

  生育是对夫妻双方现实生活状况的改变,是夫妻双方新的生活方式的实践。如果说没有生育之前夫妻双方的生活是两个人的生活,是自由的,那么生育之后,夫妻双方的生活重点自然就要转到婴儿身上,以婴儿为圆心来规划家庭生活的长度和弧度,以婴儿为中心来分解家庭生活的层次和结构,原先的许多自由从此不再,婴儿、小家庭,就是自己自由的限度。有的人因为生育孩子而增加了幸福感,觉得自由的内容更加丰富了,自由的形式更加多彩了,体会到了充满人生意味的自由意蕴,因而更加自信,更具有人生活力,更具有创造性。而有的人却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觉得生育行为和生育后果都影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都是对自己自由的妨碍,将生育与自由对立起来,于是在负面价值的意义上理解生育,在消极行为的取向上对待生育。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就要从这样的认识和行为中走出来,重塑自己的价值观,辩证处理生育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树立生育自信,积极行动,按政策生育,并在生育行为中更加确认自己对于自己价值和自己人生的高度自信。

  一是要树立生育责任意识。生育行为选择是个人的自由,是夫妻双方的自由。如果您们决定不生育、少生育,也不会在法律的意义上界定您们违法。但是,个人、夫妻毕竟都是社会成员,都应该承担应有的社会义务。如果大家都不生育,社会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了,历史就会中断了。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果都不生育了,中国梦怎么实现?中国梦就会变成了一枕黄粱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家庭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这就明确了关于生育的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过分单向地夸大个人自由在生育行为选择上的作用,应该树立生育责任意识,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选择生育行为。二是要养成维护生育健康的好习惯。由于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更多地依赖网络、手机去工作和生活,虚拟世界逐渐代替了现实世界,给人以超越现实世界的崭新感受和享受,于是,人们坐得多了,运动少了;看得多了,想得少了;叫外卖的多了,下厨房的少了;独自玩手机的多了,相互交流的少了;等等,使得人们的健康水平下降、生育能力减弱。近年来,不孕不育率增加,与这些并不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当然密切相关。身体是自己的,但谁都没有挥霍自己身体的权利。相反,维护自己的健康,关爱自己的身体,恰恰是自己对于社会的最大责任。健康无价,别人无法替代;健康责任,别人也无法履行。要养成良好习惯,呵护身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健康的生育力。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三是要弘扬高尚的生育道德。道德意识失缺、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教育失灵,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如果听任蔓延,整个社会就会失序,就会在无序和混乱中扭曲变态。重建社会道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落实到生育实践上,每一位公民都要自觉地用高尚的道德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塑造自己,远离黄赌毒,远离假丑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实际上,越是道德高尚的人,对于生育越是自信,越能在生育行为实践中肯定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信地去解决,并在解决的过程中显得更加自信。

  总之,生育既是个人的事项,更是社会的事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达到生育两孩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委政府、社会力量、卫生机构、工作单位、父母家庭、个人自己六大方面,都要集中发力、协同发力,形成整体立体动态的社会网络,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董玉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