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杂志 添加时间:2019-08-20 11:02:05 点击:4362
人口和人才战略是国家基本发展战略。人口、人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亚当·斯密就曾经说过,就一国的繁荣而言,最明确的标识是居民人数的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由此,“适度人口”就成为人们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适度人口理论学家都认为,人口科学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和寻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并努力促其实现。但是,对于适度人口的评价标准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口由负担变成资源后的竞争需要理性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由控制人口数量到提升人口质量,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转变。对于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增强,既往把人口作为负担的认识正在改变,人口尤其是人才,被当作是第一资源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由此,人口争夺大战尤其是人才争夺大战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特别是许多城市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其中重要的规划和目标之一就是增加人口规模,实施人才战略。“冲百万”“超千万”甚至更大的人口规模成为不少城市的人口规划目标。
但是,面对这一轮的人口和人才竞争,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
其一,人口与人才资源错配。在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人才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可能带来错配问题,即引进来的不一定完全是用人单位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基于完成引人指标而且其主要成本由地方财政负担的考虑,采取先引进来再考虑如何使用的引才方略,结果是人来了,才却难尽其用甚至是无法使用。同样,有些被引进的人才也是奔着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更为诱人的公共福利及其可能获得的一次性优厚待遇而来,至于来到新的城市和单位后,在事业上是否能继续有所作为,却考虑不多,甚至基本不考虑。由此,身体是移动了,但职业发展却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只能退而求其次。
其二,人才流动过频的压力。人口和人才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滞后期,而且,在一定时期,人口和人才的总量和质量都是相对稳定的,在各地竞相出台各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引才特殊优惠政策的利诱下,一些人才也在货比三家,东南西北中,就看哪个地方哪个单位给的待遇高,甚至是得陇望蜀,还美其名曰,人才在流动中实现增值。由此,人才市场表面繁荣,但实际上是恶性竞争与人才的无序流动,给整个社会的人才使用效率带来损失。
其三,陷入低水平竞争陷阱。在不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需求等因素的情形下,采取拼待遇比财力的原始办法,一味追求人口和人才数量的增长。可能的结果是,人来了,钱花了,事业却不一定有发展,陷入低水平竞争陷阱,必然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人力资本积累,并增添本地区或本单位的负担,对本地区或本单位的长期竞争力带来损害。
其四,未来的公共服务负担。现在的人力资源是本地区公共服务的对象,也是未来的社会保障对象。由此,在对本地区尤其本城市进行人口规划时,就必须同时做好公共服务规划,人口过慢和过快增长都将给未来的公共服务带来负担。现代适度人口规模理论的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A·索维指出,所谓适度人口,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和“一个使用方便的概念”“工具”,它包括如下目标:个人福利、增加财富、就业、实力、健康长寿、文化知识、福利综合、寿命综合以及居民人数等9项指标。可见,人口的发展必须考虑长远的社会福利目标与承受力。
以产城人适配融合为原则谋划人口和人才工作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才智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和地区发展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是第一资源已经深入人心,重视人才、保持人口规模适度增长基本成为共识。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人口和人才工作必须要有新思维。正如萧伯纳所言:“如果不能改变思维,就不能改变任何事物。”就人口和人才发展而言,不但要引得进,还要承受得起、留得住并发展得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共生。由此,按照产城人适配融合原则,建立健全一套引人用人留人的制度体系就是必然选择。
其一,以产业发展为依据,制定分行业、产业和技能的人力需求目录。产业发展决定就业需求,不同的产业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技能结构的需求各不相同;反之,人口和人才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并将在适宜环境下引领产业发展。但是,如果人口和人才短缺或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也可能制约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力求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口和人才的适配,各地区必须根据本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和态势,规划并制定本地区分行业、产业和技能的人力需求目录清单,引导人口和人才发展和走向。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和确保产业需要的人口和人才数量充足、质量合格以及结构匹配,为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支撑;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和确保适龄劳动力和具有一定人力资本的人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并在职业发展中实现增值,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活力和动力,并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其二,以区域定位为基础,优化分区域、技能和学历的人才引进政策。适度人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克塞尔曾经指出,一个国家不仅应有适度人口规模,而且要有理想的人口密度。各地区或城市受自然禀赋、区域位置和历史积淀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决定了其人口承载力不同,发展定位不一,对人口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尽一致。即使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城市的不同区位,受其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差异影响,其对人口和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差异。由此,一味地跟风,盲目出台各种所谓的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甚至在门槛上比“低”,在福利待遇上比“厚”,在职位安排上比“高”,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受马太效应影响,本该适当疏解人口的地区和城市,反而成了人口流入集中区,本来希望增加人口的地区和城市,却成了人口净流出区,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不利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因此陷入发展困境,如泥流入海。
其三,以多元视角为基点,从成本、环境和人文等全方位建立人才高地。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单纯的生存进入生活时,人们的需求必然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多元需求共存的时代。反映在对工作和生活居住地、就业岗位的选择及职业发展等问题上,人们已经不再只是考虑单一因素,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力资本的人才,更是既关注福利待遇,还会考虑人文环境和事业发展平台,希望有事业可干、有人文可享、有前景可盼、有潜力可挖。由此,在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上,就不能限于一味降低落户门槛和提高一次性引进补贴等,更要关注人才引进后可能为其提供的事业发展平台,还要重视降低本地区的生活成本、优化工作生活环境,重视人文关怀,全方位建设受欢迎的人才高地。
其四,以长远保障为根本,确保全域性、全方位、全覆盖的公共服务。古人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作为生产者,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劳动力生产要素,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劳动要素的供给规模与水平。作为消费者,消费品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与过程,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扩大人口规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从长远看,还必须考虑人口增加后可能对公共服务尤其是社会保障提出的新要求。由此,必须未雨绸缪,加快产业发展,按照产城人适配融合的要求,以健全、可靠的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保障增添本地区或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实现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的统一。
(作者:罗明忠,华南农业大学人力资源和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决策咨询重点基地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