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人口•卫生•健康 > 详情

人口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

来源:《人口与健康》2019年第11期  添加时间:2019-12-20 14:03:00 点击:5340

  本刊2019 年第7 期刊发了《人口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困难》一文,对人口大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认为人口大国相较于人口小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劣势,但人口大国并非注定永远无法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预计中国将在2025 年左右,成为首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大国。那么,中国为何能够在众多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脱颖而出呢?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不仅要大于人口小国,而且在与其他人口大国的竞争中也面临先天性的困难。虽然有可循的国际经验,但绝无可直接复制的模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必然是国际经验与中国元素的结合。中国之所以可能在人口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竞争中率先突围,最根本的是在汲取国际经验基础上,从自身国情出发,探索形成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

  一、中国方案的核心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自我变革能力,对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能够及时进行改革;具有强大的学习借鉴能力,积极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世界各国制度的先进因素;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的核心要义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人口治理。

  一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持续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市场经济改革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条基本经验。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探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四十年来,中国对计划和市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取得突破,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二是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不断为经济增长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力。对外开放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另一条基本经验。以深圳等4 个经济特区的设立为标志,中国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经济增长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三是积极实施人口治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出发,确立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地位并不断完善人口政策,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条件。坚持就业优先,充分释放人力资源大国的优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健康优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中国方案中的人口实践

  在实践中,除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之外,中国通过积极实施人口治理,逐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口发展的轨迹与国际经验高度或者基本一致或者逐步趋同,从而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奠定了良好的人口条件。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加之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减轻了人口压力,为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同时,出生人口的减少,带来人口抚养比的迅速下降,人口红利凸显。2010 年之前,中国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过程也是从低收入迈向中等偏下收入阶段,进而迈向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的过程。中国的人口政策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使我国有望在人口红利消失前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中国高度重视提高人口素质。从文化素质看,1998 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6%。此后,不断加大各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投入,2010 年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到24%,预计202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为55%,显著高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在跨越时点的平均值。从人口健康看,1998 年,中国出生人口预期寿命为70.9 岁,2018 年达到76 岁。目前,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根据健康中国规划,2030 年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总体看,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条件,有效化解了中等收入阶段可能出现的“比较优势真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明显加快,2018 年城镇化率达到59.58%,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吸纳了大量农业转移劳动力就业,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改善了亿万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失业率长期保持在4.5% 左右,发挥了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总体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过程,也是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由不协调逐步趋向协调的过程。

  三、中国方案的贡献和启示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1978 年人均GNI 只有229 美元,仅及该年中等偏下收入标准线的2/3;1998 年达到815 美元,实现了由低收入向中等偏下收入阶段的历史性转变。2010 年,人均GNI 达到4561 美元,实现了由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的转变。从收入阶段的转变速度看,从1998 年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到2025 年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历时27 年,对于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大国实属不易。除了市场经济、对外开放这两个国际通行的经验之外,通过人口综合治理,尤其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实现了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4 以上。

  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将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将成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首个以人口超过1 亿乃至10亿、经济体量世界第二的身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人口大国。这将深刻改变全球人口发展格局,高收入国家的人口总量将从2017 年的11.9 亿增加到2025 年的26.7 亿,占全球人口比重从15.8% 提高到32.6%1。历史上,大多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都同步实现了从非西方式社会制度向西方式社会制度的转变。有的学者据此认为,西方式社会制度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实践将表明,历史没有所谓的终结,西方式社会制度并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制度同样能够实现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历史性转变,这对于人口大国尤为重要。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是,迈入高收入阶段并非终极目标,更非一劳永逸之举,关键是如何更好向前发展。对于中国而言,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与传统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在高收入国家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预计2025 年中国的人均GNI 只有日本的28.3%,英国的28%, 法国的26.5%, 德国的21.3%, 美国的19.6%。为此,中国仍需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避免相对意义上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持续稳定在高收入国家行列。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收入国家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人均国民收入,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水平。我们要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更注重内涵式、高质量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发展方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和评价体系,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贺丹,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