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人口•卫生•健康 > 详情

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来源:《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5期 添加时间:2020-07-17 14:16:00 点击:6137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新兴技术科学,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未来更是将加速而至,极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领域逐步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加强高风险职业、极端工作环境中的劳动保护,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者自由发展。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可能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给劳动统计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是渐近且温和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系统而全面的,对不同区域、产业、行业、人群带来的影响是不均衡的。在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应主动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满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未雨绸缪,在就业政策、服务保障、监测预警、教育培训等方面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加强就业友好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社会政策研究,发展智能社会学。

  尽管人工智能会给劳动就业带来挑战,但是这都是必须经历的阵痛。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是主导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抢占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高地。未来全球治理必然是智能化治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离开人工智能而独善其身。我们要引导发展就业友好型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对环境危险、任务繁重、条件恶劣等工作任务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构建安全舒适的劳动环境。积极发展有利于降低社会就业门槛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特别是人机协同技术,为弱势人群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提供辅助条件。利用新技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效果,为劳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就业服务。加强社会政策研究,发展智能社会学,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引导人工智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完善劳动就业政策,加强统计监测和就业扶持。

  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要加快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建立人工智能的就业影响评估机制,拓宽人工智能技术补贴资金使用范围,帮助被替代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和转岗安置。密切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强化岗位推荐、职业指导与职业咨询等服务,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受人工智能直接影响的行业所置换出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健全就业统计体系,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特征的就业评估、统计监测制度,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研判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就业影响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开展岗位需求监测预测,重点研究预测并及时发布新技术领域的岗位变化情况和趋势,引导人才培养方向。健全失业预警机制,做好风险应对储备,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稳定就业大局,特别要关注人工智能对劳动力高替代的行业和企业。

  再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保障国民基本收入。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合理调节资本方和过高收入者获利空间。完善再分配政策,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建立和完善适应新的经济和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就业援助,保障暂时失业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适应灵活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险金征缴和发放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

  最后,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升级,增加优质劳动力供给。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认知。面向各类劳动者,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推进放管服的背景下,加强职业资格认证机制创新,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的职业认证服务。构建适应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在夯实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同时,逐步将人工智能等知识纳入中小学各阶段教学课程,高等学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着力研究型人才、技能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提升群众科学素养,消除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和恐惧,奠定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基础。(贺丹,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