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网 添加时间:2021-05-14 11:02:00 点击:5338
“141178万人!”5月11日上午,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8个统计公报,清晰地绘制出中国近10年间的人口发展“全景图谱”。
热议这份“人口家底”,网友们也在重点追问:6个省份老年人口超1000万,面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是暗藏隐忧还是蕴藏机遇?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还远吗?
01应对老龄化还有“窗口期”
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一数据意味着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性空前凸显。
“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陆杰华称,新生儿越减少,劳动力就越不足,老龄化问题就越凸显。无论当下老龄人口规模如何,都要超前做好应对老龄化的制度安排。
“但老龄化不能完全看规模,要研究老龄人口比例。”陆杰华表示,这次人口普查数据透露出的“利好消息”是低龄老人占比大。“这一群体对促进老龄化产业、养老服务产业,尤其对促进国家经济内循环是机遇。但总的来讲,挑战还是要比机遇多。”
陆杰华坦言,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带来的潜在风险众多:未富先老、养老金紧缺等社会问题都亟待“超前安排”加以解决。
“应对老龄化还有‘窗口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此次人口普查数据透露出我国还未进入深度老龄化,给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制度留有缓冲期。“我们需要提前谋划,但无需过度焦虑。”
02挖掘“银色经济”大有可为
人口增速放缓、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程度加深,这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我国长期存在的人口红利在消退吗?
对此,贺丹回应称,我国劳动力人口确实在减少,但根据普查数据,现在我国仍有劳动力人口8.8亿,从总体上讲,国家劳动力资源比较充沛。现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力要素驱动发展,而是偏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累积。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也表示,要全面、客观地来看待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现象,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老年人口并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他们也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贺丹表示,不少老龄人有一定的物质和财富基础,为社会挖掘银色经济创造了条件。
“延迟退休对延长人口红利期就有明显促进作用。”陆杰华认为,延迟退休一方面可以持续平衡养老金,另一方面“退而不休”不仅能提高收入,还对其个人发挥技能、发挥余热乃至促进身体健康都有益。
老龄人口需要什么?陆杰华表示,建议加大技能培训,畅通就业信息平台,让老龄人也有机会、有能力适应新工作岗位。同时,国家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和文化产业,确保老年群体得到精神慰藉。对于退休后没有就业意愿的老人,应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满足他们的健康、养生需求。
03高龄少子化将是基本国情
此次人口普查数据同时显示,我国人口高龄化日益明显。2020年,我国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1485万人。
“在未来,高龄少子化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基本国情,而且对我国挑战最大的是,随着人口高龄化时代的到来,失能、失智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数量会明显增加。”贺丹建议,国家基于现状应提前谋划,制定出台政策,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让高龄化 “去弊转利”。她强调,相关制度探索必须要尽早,如将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等。
为了应对人口高龄化,有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将积极应对高龄少子化的基本国情。贺丹表示赞同,在她看来,老龄化和少子化是一个相伴相生的人口现象,这个趋势不可逆,必须从国家战略和基本国策层面加以重视。
04只靠多生孩子不能解决老龄化问题
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全国出生人口的有效回升。
“这次普查结果或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陆杰华认为,建议适时考虑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将生育权回归家庭。
陆杰华分析称,老龄化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城乡老龄化差异明显,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居多。他们也属于特殊弱势群体,应改变过去重城市、轻农村的理念,加大农村老龄化制度设计和公共财政投入,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贺丹看来,新生儿出现“数量小高峰”证明了人口政策调整的有效性。未来一段时间内,“多生孩子”还会继续支撑生育水平和人口总量回升。但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综合的、复杂的,只靠多生孩子不能解决老龄化问题。“构建为老服务的政策和制度,这才是有效缓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