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添加时间:2021-11-26 08:03:18 点击:3967
2020年人才总量(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重庆、武汉、西安、天津、郑州。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人才对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
近十年来,各地人才总量有何变化?增量人才分布有何特点?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分析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口超500万的省会城市以及GDP过万亿的普通地级市、制造业大市东莞等35个城市的数据。在35个城市中,十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量最多的是上海,深圳、成都、北京、广州紧随其后。从人才密度(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增量看,上海提升幅度最大,深圳、北京、杭州、郑州紧随其后。
4城增量超300万
衡量一个地区的人才集聚情况,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是重要指标。
在35个城市中,2020年人才总量(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重庆、武汉、西安、天津、郑州。前八个城市人才总量均超过400万人。
这些城市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多,有几个因素:一是城市本身人口多,都超过了1200万,其中,前6名城市人口总量都超过1700万;二是,这10个城市中,大多数拥有的高校资源多。例如,位居第七、第八名的武汉、西安两个城市高教力量雄厚,高教资源和实力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五名。
35个城市中,人才总量最少的3个城市分别是东莞、南通和泉州。这三个城市都是位于沿海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普通地级市。这些城市传统制造业发达,产业工人比较多,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总量、比例相对都不高。
从十年总量变化看,上海、深圳、成都、北京、广州、重庆、西安、郑州、杭州和武汉位居前十,既包括了四大一线城市,也包括了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
十年来,有四个城市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量超过300万人,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和成都。上海十年增加了337.11万人,位居第一。上海拥有大量跨国企业,以及上证所等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此外,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上海对长三角、华东地区、长江经济带、中原等地的人才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一财经记者对33所名校2019届毕业生去向统计发现,上海的名校毕业生留在上海的比例很高。其中,上海财经大学为76.74%,上海外国语大学为76.57%,上海交通大学为73.47%,复旦大学为72.75%。
深圳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328.69万人,位居第二。从常住人口变化看,深圳十年增量达到713.65万人,增量在各大城市中领跑,十年增幅达到68.47%。
人才增量和人口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将人才增量前10位的城市单列,比较人才增量和人口增量发现,京沪这两个强一线城市的人才增量明显大于人口增量。比如,上海十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337.11万人,但常住人口增量只有185.17万人;北京十年来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301.3万人,但常住人口只增加了228.07万人。
深圳、广州这两个一线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人才增量均远小于人口中能量。深圳的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量为328.69万人,但常住人口增量高达713.65万人;成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量为301.47万人,常住人口增量达581.49万人。
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大,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两城人口在2014年前后达到高峰后,2015年以来增长缓慢。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非核心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和新一线城市。在纾解非核心功能后,京沪的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和调整,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发展加快,而这些产业集聚的高端人才更多。
广州、深圳虽然也是一线城市,但原本人口规模比京沪小很多。近十年来,广深以及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仍处于人口快速集聚阶段。这些城市不仅有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新兴产业,而且也还有大量对学历要求不高的传统产业。因此,这些城市人才增量明显低于人口增量。
人才密度变化
将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作为人才密度来看,人才密度提升最快的5个城市是上海、深圳、北京、杭州、郑州。
其中,上海十年来每10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11979人,人才密度提升幅度位居全国第一。提升幅度居第二位的是深圳。在大量人才流入下,深圳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上升到28849人,超过广州,成为广东人才密度最高的城市。
北京每10万人口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提升了10481人,提升幅度位居第三。新一线城市则杭州提升幅度位居第四,为10436人。
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省会郑州的提升幅度位居第五,增加10047人。这与近年来河南快速城镇化有关,大量河南的大学毕业生在郑州就业。与此同时,郑州是河南的高教中心,集聚了一大批高校,2020年郑州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5所,招生38.8万人,在校学生116万人,增长7.6%,在校生数量仅次于广州,位居全国第二。不过,论高教综合实力,郑州和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城市还有一定差距。郑州的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职大专类高校。
在榜尾端,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泉州的提升幅度最小,每10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仅增加4789人。此外,类似东莞这样的制造业大市,提升幅度也比较小。
作为福建经济第一大市,泉州高新企业数量仅为1037家。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比如,泉州的鞋帽、纺织服装等产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加上这些产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多,因此大学文化程度占比较低。(林小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