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研工作 > 专家视角 > 详情

建立完善健康公平保障体系

来源:中国人口报理论版 添加时间:2022-03-02 14:15:03 点击:4587

  2017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展示了我国在缩小城乡、地区、不同人群间健康水平差异的做法和实效。我国已经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然而,需要认识到,我国同时面对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健康问题,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实现健康公平和全民健康,应建立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核心的健康公平保障体系,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权利。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活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必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要求我们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出发,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将健康优先作为制定各项公共政策的重要原则,统筹调配全社会卫生健康资源,将维护人民健康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健康相关领域的综合治理。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还意味着必须将主要健康指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站在全局的、长远的、整体的高度,用健康的尺度审视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步调。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把更多资源投向健康领域,让公共财政更多地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民可公平获得的,采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提供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具体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键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效能。首先,完善政府责任机制。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其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再次,强化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全覆盖、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

  健全健康教育制度

  个人健康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健康水平。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但不同年龄、地区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异仍较为明显。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居民整体健康素养,能够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过程中改善健康公平。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从而凝聚全社会力量,激活每个健康细胞。个人层面,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居民主动学习健康知识,不断缩小个体之间的健康素养差距,努力使每个人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遇到健康问题时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社会层面,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政府层面,相关部门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促进健康教育效果不断提升,让人人关注健康、人人享有健康。(汤捷,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