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人口报》理论版 添加时间:2022-06-29 10:14:00 点击:5543
数据显示,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19%,同时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并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儿童青少年缺乏营养知识的现实问题。营养知识缺乏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持续损害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容易导致代谢紊乱、体质欠佳、自尊心受损、慢性病年轻化等问题发生。为此,必须重视中小学生食育教育,呵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笔者建议如下:
充分认识食育教育的重要性
宜用更长远、更系统和更全面的眼光看待食育教育,加快推进食育教育研究与实践。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多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形成和发展的,往往会持续一生。饮食行为是诸多行为中的一种,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儿童青少年营养的摄入,还会影响他们在校的学习表现和体能。因此,从小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个人的健康乃至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食育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综合素质。首先,食育可与德育融合。在食育教育中融入“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等传统美德,将对挥霍和浪费食物的现象起到抑制作用。其次,食育可与智育融合。培养学生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等健康习惯,促进其身心正常发育,是青少年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证。反之,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再次,食育可与体育融合。将均衡膳食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最后,食育可与美育融合。中国饮食文化中对食物“色、香、味、意、形”的审美要求,使得食育教育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美学素质。
另一方面,食育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首先,食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饮食的基本礼节,领悟传统食育教育中渗透的“孝”“悌”等传统文化精华。其次,食育教育包括中医养生理念和现代营养学知识等内容,在食育教育中宣扬“饮食有节”“医食合一”等食养真谛,可以让学生在感受中国饮食文化悠久历史的同时,改变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了解中医养生、学会预防疾病。再次,在中小学校开设烹饪与营养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想吃”的基础上“懂吃”“会吃”,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从中实现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展。
强化食育教育的政策支持
推进中小学生食育教育,离不开政府部门、学校、家庭、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首先,加强食育教育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和立法研究,在立法过程中要明确食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教育活动。其次,加快食育教育制度设计,编制符合国情和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食育教育工作中长期规划,明确政府部门、学校、医院、健康教育机构等主体在食育教育推进过程中的责任,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积极参与食育教育工作。制定与食育教育工作相配套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完善食育教育工作的激励、监督和惩戒机制,确保各类主体在食育教育工作推进过程中有可为之处,并乐于积极作为。比如,可由政府相关部门或学校牵头联系农业生产主体、餐厅、企业、医院和社会组织等组建食育教育推进联盟,为开展丰富多样的食育教育活动提供条件和保障。
规范食育教育课程设计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完善的食育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多样的食育教育内容和形式是确保食育教育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基础。必须立足实际,结合食物和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吸纳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完善学校和社会的食育教育课程设计。学校是系统开展食育教育的最佳场所,应逐步建立面向学生的食育教育课程体系,短期内应在国家规定开设的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统筹规划食育教育内容,长期则应结合食育教育实践效果和具体情况讨论研究单列食育教育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不断改进食育教育课程编排、教学方式、课时设置以及考核标准等。同时,不妨将食育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估。
二是创新教学形式。食育教育的具体形式受不同教育内容、不同地区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中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课业压力、不同理解能力的细分群体,也会对食育教育形式构成约束。因此,在食育教育形式上,应综合考虑食育教育实践在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坚持分群体、分地区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探索符合实际、新颖活泼的食育教育形式。
推进食育教育试点和交流
为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育教育,不妨选择若干城市、学校和机构等作为食育教育试点地区(单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服务于全国食育教育工作。
同时,要积极推进食育教育交流与合作。从国际层面看,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是世界上较早系统开展食育教育的国家,其积累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推进食育教育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应借鉴国外先进的食育教育理念、内容与形式,加速形成适用于我国的食育教育模式。从国内层面看,东部发达地区的食育教育理念与实践,对中西部地区开展食育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宜鼓励支持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食育教育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健体增智。(汤捷,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