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2023年1月3日 第8版 添加时间:2023-01-09 15:51:02 点击:3804
人民健康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一直奋发向前、欣欣向荣的中国,始终伴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高。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健康领域大事连连、热点频现: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健康中国行动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关乎亿万家庭幸福;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提高、国家层面启动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体现了社会对儿童的关爱;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妇女“两癌”防筛诊治共管的完善和细化、实施出生缺陷精准防控干预策略,不仅体现了对女性的特殊照护,更是增强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活性;关注居家老人的健康福祉,为“健康老龄化”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同时,北京冬奥盛会带动三亿中国人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3年的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崭新阶段更是千家万户关注的大事件。
不懈坚守方显初心本色。回眸2022年,从新生到终老,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能拥有温暖的生命呵护。2023年已经开启,我们期待新的一年能继续书写生命健康的新华章。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7月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较10年前增加3.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我国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点评:数字最有说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资源数量、医学技术水平尚存在差距,在这个前提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实现稳步上升,成绩得来实属不易。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国际间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所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
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2022年7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系列数据表明,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成效明显,在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健康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能力明显提升、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全民参与的氛围日益浓厚等5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系列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
点评: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2019年7月国务院启动健康中国行动以来,我们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环境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正成为更多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健康中国”不仅使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更让老百姓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
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提高
2022年6月,国务院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0‰和7.1‰,较2012年下降51.5%和46.2%,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等指标逐步改善,儿童常见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得到初步控制。
报告同时显示,我国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2020年,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91.8%;持续实施艾滋病、乙肝母婴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2021年的3.3%,降至历史最低点;将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12个病种纳入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病种范围。2021年,全国儿童肿瘤患者省域内就诊率达到85%以上。
点评: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儿童健康工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明显提高。疫苗管理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儿童健康促进保障机制也随之不断健全。守护好儿童健康就是守护好全民健康的根基。健康成长的下一代,将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
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已逐步建立并完善
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完善婴幼儿照护等公共服务设施。在配套支持措施上,通过健全制度框架,让生育养育家庭拥有更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近一年来,各地将生育、养育、教育统筹考虑,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三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已提升至55%以上。据统计,现阶段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数量约为4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当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正劲。根据《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2)》,2017年及以后成立的托育机构数量占比调研总数的近八成,托育服务供需缺口正在加速弥合。
点评:人口发展是“国之大者”。生育政策优化的目的,是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帮助需要的家庭达成生育意愿。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是解决当前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
生育有支持,养育也要有依靠。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的核心是为群众解决在婚姻、生育、养育、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事实证明,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形成和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切实减轻了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为家庭和谐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省实施出生缺陷精准防控干预策略
高风险人群应在孕前、产前主动接受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等服务,是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组织编写唐氏综合征等3种出生缺陷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中一再强调的。2022年初,孕妇产前基因筛查项目被纳入河北省民生工程。孕妇在孕期多采一次血,多做两项精准筛查,是河北省预防出生缺陷采取的重要策略。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孕妇耳聋基因筛查在河北全域推广、免费实施,超过95%的高风险夫妇完成转诊和咨询诊断,一年中预防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2000余例。与河北省类似,我国部分省份也将产前筛查与诊断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一些慈善组织也积极参与宣传教育、患儿救助等相关工作。此举共同推动了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建设,由此积累的大规模全人群筛查经验和检测数据,将为完善我国出生缺陷防控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点评:在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一旦不幸发生,这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不堪重负的家庭。复旦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2015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在新发唐氏综合征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疾病经济负担构成中,患者亲属劳动损失占比为22.97%,患者劳动损失占比为76.11%。这意味着,出生缺陷的发生,会极大程度导致家庭因病致贫。
如何避免不幸发生?政府的干预策略就是一种高效的手段,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还可以在推进产前筛查进程中,引导公众主动接受优生服务。出生缺陷防治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因此不断得以加强。
妇女“两癌”防筛诊治共管更加完善和细化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其中宫颈癌筛查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以上;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宫颈癌筛查早诊率达到90%以上。
上述两个方案是在2019年版《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规范》基础上修改完善和细化的。根据两个方案要求,从2022年起,“两癌”筛查对象由农村适龄妇女扩展为城乡适龄妇女,力求通过更新筛查流程,加强筛查和后续诊断衔接等方式,让更多城乡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获得高质量筛查服务。
点评:宫颈癌和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两大疾病。开展人群筛查是促进“两癌”早诊早治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多妇女从中受益。为进一步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宫颈癌三级预防目标战略,我国多地推动实现宫颈癌防治全链条闭环管理,实施9~14岁女生HPV二价疫苗免费接种,力求构建“防、筛、诊、治”综合防治网络,进而探索出一条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两个方案的出台为防治结合、“一病一策”做出了政策性指导。
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面向基层铺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9月印发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在要求建立完善儿童孤独症乡级初筛、县级复筛、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康复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基层为主的干预康复原则,提出要通过缩小服务半径,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就近就便干预。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据统计,我国孤独症患者可能超1000万,其中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0~14岁的儿童患者数量可能超200万。目前,儿童孤独症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是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如能在3岁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
点评:孩子身心健康是父母的期盼。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数量以每年接近20万的数字递增,孤独症发病率已占我国各类精神残疾的首位,因此对儿童孤独症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孩子年幼时期的可塑性更强,在这个时期进行干预,效果会更好,更容易缩小与普通孩子的差距。这也正是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的意义所在。
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是一棵小幼苗,需要亲人的精心呵护和陪伴。在孩子的康复路上,家长要陪着孩子努力奔跑,带着温暖走进孩子的内心,感受生命的成长变化,一起迎接精彩的蜕变。
“健康老龄化”被赋予更丰富内涵
目前,我国养老需求呈现“9073”格局,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方式的首选。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着力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冯文猛研究员指出,所谓“老年友好”,既对硬件建设有要求,比如配置无障碍服务设施、适老化智能产品,也对软性服务有要求,比如提供助餐、助浴等日间照料,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网约护理等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随着“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渐入人心,便捷可及的医疗服务逐渐成为刚需。
点评:“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收效最好的手段和途径。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老年人口多、老龄化进程速度快、老龄化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大等特点。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对老人的照护成为社会刚需。老年人健康获得感的高与低,考验的是社区照护能力和水平。社会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及时、专业、多元的养老服务的同时,也为“老年友好”注入了新的内涵,对“老年友好型社区”提出更高要求、更多期待。
北京冬奥盛会点燃三亿中国人的冰雪热情
2022年是冬奥之年,一场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盛会点燃了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据国家统计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社会各界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达3.46亿人,相当于每4个中国人就有1个在参与冰雪运动。其中,最近1年内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1.18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
点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不是一句空话。在后冬奥时代,“冷资源”正在广泛地转化为“热消费”。有趣的是,在2022年双11“囤旅游”的风潮中,“囤冰雪”增势强劲。最近在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排行榜上,我国东北三省、新疆等冰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强势上榜。在冰天雪地释放运动激情成为更多人的心愿和选择。“三亿人上冰雪”已从愿景变为现实。
3年抗疫,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崭新阶段
临近2022年末,我国新冠疫情防疫措施进入密集调整优化期,“二十条”和“新十条”相继出台。当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由此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点评:3年来,新冠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不断演变。对于我国疫情防控而言,变的是不同阶段的具体防控策略,不变的是始终坚定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随着病毒致病力不断减弱,新冠疫苗接种率的大幅提升以及防控经验的不断累积,我们应对病毒的能力亦在不断增强,这是我们最终走出疫情阴霾的信心所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严寒即将散去,春光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