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研工作 > 专家视角 > 详情

“人口质量红利” 与区域均衡发展

来源:本网 添加时间:2024-07-10 15:09:03 点击:836

“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人口抚养系数较低带来的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可称为“人口结构红利”。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可称为“人口质量红利”,也称为“人才红利”。当前,我国“人口结构红利”不断消退,以“人口质量红利”取代“人口结构红利”是大势所趋。

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已丧失或即将丧失“人口结构红利”的11个省份(河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中,多数省份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且大学生占比和平均受教育年限都普遍不高。总之,这些省份的“人口质量红利”在全国都没有明显优势。但是,同期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以及江苏,不仅“人口结构红利”依然比较丰厚,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学生人数、大学生占比等“人口质量红利”指标也都居于全国前列。由此可见,在以“人口质量红利”取代“人口结构红利”的过程中,部分省市同时丧失“人口结构红利”和“人口素质红利”,而有些省市会同时具备两种“红利”。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高学历人口(即人才)的流动性相对较强,倾向于聚集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但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人才集聚能够促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又会进一步形成吸引人才的优势。这就容易形成“马太效应”,长远来看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在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合理分布。但受市场经济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影响,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的趋势,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应该在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人口迁移规律的前提下寻找可行性的对策。例如,广东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对口帮扶过程中探索出的“反向飞地”策略,能够突破人才分布的地域限制,发挥人才聚集地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郭显超)